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1:33 点击次数:143
8月26日17时,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、重庆市气象局发布“高温中暑一级预警”,预计8月26日~9月4日,我市仍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,极易发生高温中暑。
\n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(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)按照高温中暑一级应急响应要求,积极主动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工作。医院各科室均已做好应急预案,准备随时救治中暑患者及由高温诱发的相关疾病的市民。
\n该院院前急救部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赵金川介绍,近段时间,全市120报警量居高不下,多数求救电话与高温天气导致的相关疾病有关。他建议,市民如有不适的症状,在休息后还没有缓解,请及时拨打120。
\n据介绍,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、不透风的环境下,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,以及水、电解质丢失过多,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(或)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。
\n中暑主要发生在夏季,重庆主要在7~8月。夏季天气炎热日平均气温>30℃,或相对湿度>73%。当温度和湿度均较高时,中暑发生的概率将会显著升高。
\n中暑高发人群有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人;超重或有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;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(如体育运动、军事训练、户外活动等)的人群;饮酒或者服用影响机体散热、减少出汗等药物(如抗组胺药物、抗胆碱药物等)的人群。
\n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户外工作者或年老体弱者,出现心慌胸闷、头晕脑胀、满脸通红、皮肤发烫、大汗、肢体乏力、四肢沉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神志恍惚、突发意识不清等上述一个或多个症状,或其他任何明显不适,应考虑发生中暑。如休息后无缓解,建议立即转送医院。
\n针对中暑的现场救治,赵金川提醒市民要对可能中暑的患者迅速脱离高温、高湿环境,转移至通风阴凉处,平卧或半卧,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通畅,解开外层衣物散热。同时,应给患者补充水分、快速降温。清醒者多饮水,以冰凉水为佳,但应避免一次性饮入太多,以免胃部痉挛导致不适;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,扇风加快蒸发、对流散热。
\n他特别提醒,对于中暑市民,一般药物降温无效;对于热射病患者,解热镇痛药治疗不仅无效,还可能有害。现场救护后,休息10至30分钟后症状完全缓解,可以停止工作后居家观察,否则需到医院就诊评估。高热(体温39℃以上)或者有意识改变(与平时表现不一样)的患者,需立即就诊。
\n当前如何预防中暑,以下7点建议需谨记:
\n1.避免太阳直射。因为阳光直射可以使热辐射直接转换为热能作用于身体,所以不要误以为头捂着易出汗、不散热、不舒服而选择不戴帽子或遮阳帽;也不要误以为女士常使用的太阳伞只有防晒黑功能,一切避免阳光直射的方法都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手段。
\n2.多饮水。户外工作者更需要补充因汗液而丢失的水分。出汗本身就是人体散热的重要方式。同时记得注意补充电解质(如:运动饮料等)。
\n3.注意休息。户外工作者需保证充足的睡眠,不要熬夜,更不要酗酒。平时保持适度锻炼非常重要。
\n4.注意工作时长。通过缩短持续工作时长,以减少中暑风险。
\n5.注意工作强度。机体温度升高一是来源于环境,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体力活动产热。所以降低工作强度可以减少产热,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。
\n6.注意工作时间。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。
\n7.进行热习服训练。即在高强度户外工作前,经过逐渐耐热训练,有利于预防中暑。(资讯)
\n原标题:高温来袭,防暑指南请收好